了读书人的审美,迟春早读了又读,整整一天脑海里都是散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在朗诵,在汹涌澎湃。
他震惊的同时,又气恼。看到孙朝阳的时候,就径直气急败坏地说,孙朝阳你干的究竟是什么事儿啊!天一阁范钦和黄宗羲的故事,完全可以大写特写,写一部长篇小说出来。现在历史小说挺受读者欢迎的,国外有井上靖的《敦煌》《天平之梦》,国内有《星星草》《李自成》。
对了,作家徐兴业写靖康之耻的长篇小说《金瓯缺》第一卷已经付梓,明年应该能定稿,后年大约能够出版。看过稿子的圈内人士都赞不绝口,说是继《李自成》后历史小说的又一座高峰。即便还没有出版,人家已经锁定了茅盾文学奖。
你为什么就不能抓住这个文学潮流,也弄一部历史小说?
风雨天一阁也就罢了,都江堰那个题材也好,为什么不扩充成长篇小说。
普通作家,能够找到这么一个好的题材,已经是上天垂怜,你竟然不知道珍惜,写成散文。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孙朝阳听他唧唧歪歪半天,心中道:我如果能写成长篇小说就好了,我不知道字数越多稿费越多吗?关键是我不会啊!说到底,我就是个文抄公,作品原先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个字都不敢改。
他笑着道:“迟教授您别生气,不就是灵感吗,我也不缺这种东西。对了,这两篇散文你觉得怎么样?”
迟春早:“还用说,这是今年我国散文界唯二能够立起来的东西。可惜就是份量不够,就算要推广,要做成文学评论,还是差点意思。”
孙朝阳:“如果说我再写个十篇八篇这样的散文,结成一个集子呢,那份量不就够了。”
迟春早不悦:“如此好文,寻常人能写出一篇也是运气,结成集子固然方便做文学评论,但怕就怕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反被人抓住其中写得不好的作品大肆批驳。散文太吃心境,太吃写作状态,太吃灵感。即便如茅盾那样的大师的散文集,也不是篇篇经典。对了,巴金的全集中,散文部分也有不有评论家略有微词。以你在文坛的名声,我想象不出未来会被人攻讦成什么样。”
孙朝阳:“你还是瞧不起我的手段。”
他就从包里掏出一叠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