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00章 今夜的细雨和呐喊(2/4)
    至于孙三石后来发表的长篇小说《暗算》,抛开题材的新颖度和人物描写的精准所显示出的作家强悍的写作能力不说,那种弥漫于其中的文字趣味和幽默更是令他爱不释手。

    或许有人会很奇怪,《暗算》不是一部悲剧小说吗,里面的主人公要么头顶一片绿,最后摸电门自杀,要么是破鞋,流产的时候死在厕所。这么虐心的故事,你怎么就感觉到幽默了。

    没错,余华看的时候真的很快乐,感到很好玩。里面的主人公都不是正常人,他们的死都很奇葩,反有一种别样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也是幽默。

    而且,整部小说的文字都是明亮的,燃烧的,快活的。

    这就同故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哭笑不得。

    大师手笔也不过如此。

    当初余华看完暗算后,还模仿其文字写过一篇稿子,最后颓然搁笔:这玩意儿我实在写不了,如果真要强写也不是不能学个形似,但痛苦中带着欢乐的味道却写不出来,孙三石的文字内核究竟是什么呢——乐子人——对他的东西都是在取乐,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取乐。

    而余华骨子里也是个乐子人,但他写的东西却都非常悲苦,快乐中带着凄凉,正好和孙三石是反的。

    有时候,余华感觉孙三石就是自己在镜子中的另一面,彼此互为镜像。

    孙三石写散文了,有意思,也不知道会搞笑成什么样子。

    带着这份好奇,余华开始读《风雨天一阁》。

    做为浙江人,他对宁波可熟了,中午还吃了臭冬瓜,天一阁他也去过,就是一家古代藏书楼。

    但这一看,却看入了迷。

    眼前那座黑黝黝的楼阁彷佛就矗立在眼前,里面灯光昏黄,有读书人在埋首读书。外面的梆子声阵阵传来,更深露重。

    烟雨中,黄宗羲来了,推开书楼大门,一座文化的殿堂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间流逝,小河蜿蜒,一条条乌篷船停在书楼下面,有小偷将书籍扔到船上去。

    损失是巨大的,但文字和文字里的精神不会流逝,它们顺着河流,乘一帆风,蒲公英一样把知识的种子散布开去。

    中国人无论是南北东西,无论是吃米还是吃面,都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