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时候,如果何水生还没有收摊,会跑过来搭孙朝阳自行车,一路说话。
老头经常会问孙朝阳一些敏感问题,比如他每月工资多少,父母是做什么的,以前谈过恋爱没有,有几次。对于未来的爱人有什么要求,对于未来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有什么人生理想。
这些问题固然唐突,但孙朝阳生长在工厂大杂院,每家每户的生活几乎都是透明。加上八十年代的人没有什么人际关系界限,倒不疑有他,以为老哥仅仅是想和自己唠嗑,就一一作答。
聊了几天,二人混得熟了,孙朝阳却觉得此人颇为有趣,除了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发火。
这不,老何就撵自己走。孙朝阳道:“老哥,你的脾气真是阴晴不定,算了,我回单位上班了,你自己玩。”
回到办公室,悲夫就从办公室探出头来:“朝阳,你来一下。”
等孙朝阳进了主任办公室,老高把门关上,从烟盒里拿出一支烟闷闷地抽起来,久久无语。
孙朝阳:“主任,究竟怎么了,出啥事了吗?”
悲夫:“刚才我去了上级主管单位,领导说起了你研讨会的事,还说,悲夫同志,你们杂志社现在出了个社会名人了,天天上报纸,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孙朝阳心中感到一丝不安,强笑道:“我名气这么大了吗?”
悲夫:“孙朝阳,你正经点,这关系到你的前程。”
孙朝阳:“好,高主任您说。”
悲夫把那支烟抽完,又点了一根,接着道:“朝阳你到我们单位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我今天去上级单位,就是问问将来转正的事情。”
孙朝阳脑子里嗡一声:“不还有几个月吗,这么早就去问?”
悲夫一脸沉痛:“早问早安心,因为我听到一个不好的传言,这次去算是探探上级主管单位的口风。”
孙朝阳:“口风?”
孙朝阳来《中国散文》杂志社,经过几个月磨合和锻炼,已经可以挑起大梁了。尤其是他的工作思路,每每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让悲夫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得了,单位未来可期啊!
悲夫年纪已经不小,杂志在自己手里弄成这样子,他有种晚节不保的感慨。现在有孙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