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61章 事情搞得越发麻烦(2/6)
是典雅的,是美的,是健康的。

    孙三石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市著名文学评论家认为其长篇小说《暗算》就是一个穿着华丽龙袍的丑陋老妪,脱掉了,里面是丑陋的肉体。

    文学是用来审美的,而孙作家却反其道而行之。试问,审丑对于这个社会,对于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又有什么意义……

    ……

    没有风,窗户外天空黑如锅底,层层乌云如岩石垒在穹顶,却密云不雨,只隐约有闪电掠过。

    八三年九月初的北京暑气还没有消退,今天更是闷热得要命,坐在办公室不片刻,身上的汗水就不停渗出来,片刻之间身上的衬衣就被汗水泡透。屋中,大林和悲夫还在不停抽烟,头顶的吊扇懒洋洋转动,把烟味、脚臭味、汗味搅合在一起,分外酸爽。

    这样的天气让孙朝阳想起四川老家,川西坝子的夏天也是同样闷热如桑拿。

    上个月的作品研讨会孙朝阳和迟春早和与会专家们发生激烈争吵,下来后,评论家们纷纷撰文对他进行批判。孙同志本不是太在乎的,评论家们说穿了就是喷子,人家靠这个生活的,跟他们计较没有意义。而且,那些批评和争论也仅仅存在于文学圈,属于纯粹的学术交流——你得让别人说话——加上他又忙着内蒙组稿的事情,没功夫搭理。

    谁料事情才过去半个月,经过发酵,这一事件上了主流媒体的版面,变得不可收拾了。

    在二十一世纪,受到网络的冲击,传统媒体一家接一家倒闭,全靠财政拨款维持。如果没有国家扶持,如晚报早报这种玩意儿,那是一份也卖不出去。大家拿起手机,什么新闻看不到,还不用花钱。

    但是,八十年代的传统媒体可不一样,因为读者没得选,要想获得外界信息,全靠报纸。只要你的名字上了报纸,立即就会成为新闻人物,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就好像后世的网红那样。

    不,比网红的名气更响亮,而且得到的实际好处和坏处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只要媒体愿意,他可以瞬间把你搞臭,让你社会性死亡。也可以瞬间让你成为名人,功成名就。

    八十年代的记者是无冕之王,新闻媒体是第四权,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