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80章 去武汉(1/5)
    孙朝阳刚才所说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固然是开玩笑,但确确实实是八十年代人的审美。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在窗户打开的一瞬间,外面世界海量信息涌进来,对国人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就包括外国的生活方式。

    这个时候,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纽约还是社会主义的莫斯科,那边的人竟然生活得都如此的富庶。人人都喝牛奶红酒,吃白面包,大口吃肉。市区一套房,郊区还有别墅。一个工人工作,就足够养活一大家人和狗。

    原来生活并不只是吃糠咽菜,家庭工厂两点一线,天一黑除了到头就睡或者造人,还可以出去郊游,还可以去电影院看剧,去歌舞厅轻舞飞扬、四季花开、风淡云清、知足常乐、岁月静好、往事如烟,平安是福……还可以去野餐,去草坪上晒太阳,去旅游。

    孙朝阳当年也是从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见识到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

    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因为有强悍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门类,中国的经济建设瞬间就好像驶上高速公路的汽车,开始狂飙。据这一时期的《参考消息》报道,中国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骇人听闻的百分之二十五,且没有减速的迹象。

    经济的发展让普通人生活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比如电视机已经开始普及,粮油食品的种类开始增多。

    社会的总体气氛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点美国镀金时代的意思。

    反映在社会审美上,人们喜欢看起来浮华的金光灿烂的巴洛克式的趣味。这一审美到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比如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家庭装修,都喜欢弄雕花的石膏顶,在客厅里杵一个罗马柱,甚至还有人在卧室搞一个旋转灯,夜里一开,红红绿绿,土气到冒烟。

    因此,孙朝阳又把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称之为舞厅流。

    你也别瞧不起舞厅流,能够进舞厅跳舞,能够红男绿女,说明国家已经解决了大家吃饱吃好的问题,马斯洛需求达到第二个层次,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舞厅流是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

    其中,舞厅流风格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