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时,忽然门口来了两个人。
刘本明仔细一看,竟是白天卖布料的售货员和那个商场的领导。
原来,还是他们搞错了。
他们不住地说着:“对不起……”,并将钱退还给了陈玉书他们。
听那领导这样说,陈玉书三人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了买到布料,和群众起冲突,那样的行为也是不太体面的。
但不管怎么说,麻烦事解决了就好。
另外一个麻烦事,就是刘本明在征兵过程中,发现一个适龄青年,竟然患有高血压。
按照规定,这样的情况,无论如何都不能录用的。
但当地人武部的领导却坚决要送这位青年入伍,导致了整个定兵过程陷入僵局。
征兵过程相对复杂,大致经过报名、目测、体检、家访、政审和定兵几个过程。
为了保证每个兵员都达到标准,负责接兵的人要以身作则,把好每道紧要的关口。
尤其是对那些合格青年的家访,更是最后定兵关键的考量。
有一天,刘本明在人武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决定对那名患有高血压的人进行家访。
这兵是个城镇兵,父亲是镇上财政所的领导,母亲是一名高中教师,家境不错。
到他家后,当地人武部人员借口去厕所走开了。
这时,那个青年人的父亲拿出一个信封交给刘本明,想表示表示:“……,您请收下,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刘本明知道他的想法,当即予以拒绝。
随后,刘本明按照程序对那年轻人进行了相应的问询与了解,发现他确实不适合入伍,最终把他从名单里删除。
作为一名军人,刘本明觉得必须秉公办事,否则他会问心有愧,一辈子也不得安宁。
第三件麻烦事,是刘本明他们在家访时,遇到一个热心的家长,她无论如何都要留他们在她家吃饭,让刘本明盛情难却。
但是部队在接兵时,有明文规定不接受征兵对象家长的请客,但凡事总有例外。
有一天,刘本明去一个乡里的村庄家访时,一位母亲无论如何都要请他吃一顿饭。
这年头,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