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八十年。
这时的燕京城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既有传统的痕迹,也有生活的变化,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
悄悄改变着古都燕京的面貌,也改变着老京城人的生活。
这年头的天安门广场还没有雾霾。
虽然,南边的人已经开始扯开步子做生意了。
但是京城的人们刚刚经历过那个时期,大家伙不想折腾了,觉得这样的生活就很好,过得很安逸。
公家单位依旧是铁饭碗,但是岗位有限。
面对几十万的待业青年,各级单位是愁白了头发。
有的家长实在不落忍自家孩子整天的无所事事,就主动退休把岗位让给他们。
因此满大街都是还没到年龄就开始“提笼架鸟”的人。
实在是找不到工作的小青年,就被街道办安排去扫大街或者在人流大的地方卖茶水。
一分钱一杯,童叟无欺。
至于摆摊做小买卖的,有,但是不多。
一般人不愿意干,怕被人瞧不起。
干这个,想找对象都困难。
正经人家谁愿意把姑娘嫁给这些“投机把倒”的人啊。
就这还经常被“联防队员”们撵的到处跑,像“打游击”一样。
属于社会鄙视链最底层。
这就是改革初的京城,变化是有,但不大。
这年头,整个京城只有两部自动扶梯,且都在燕京站。
一套在楼上,一套在楼下,似乎永远都是坏的。
京城人还给它们起了个外号叫“阴阳恋人”,天造地设的一对,只是缺少火花。
京城只有几家宾馆大堂的西式洗手间可以向非住宿客人开放。
其中一个在燕京宾馆的迎客厅侧面。
在燕京宾馆的正厅,你只要花2美刀,就可以买到一杯雀巢咖啡,外加一块大白兔奶糖,但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