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压光贴皮的聚合板棕色柜子议论着。
这年月,聚合板家具还是新鲜东西,带穿衣镜的衣柜更是稀罕物。
比大衣柜矮一头的中衣柜,也比刘海中家里用文件柜改装的衣柜强出许多。
刘光福毫不犹豫地定下一件,32元。
正在抗震棚子准备晚饭的二大妈,听说刘光福给定了件中衣柜,高兴极了。
她立即坐上三轮车和刘光福赶到学校东门,直接把柜子运回地震棚的家中。
一路上,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不停地感慨:“闹地震,人心惶惶。你们怎么还往家买这么贵的家具?”
二大妈得意地回答:“不是闹地震,到哪去买这么好的衣柜?”
买回衣柜不久,刘光福又从东华门家具店拉回一套简易沙发:水曲柳木扶手,蛇形簧软座垫,软靠背,咖啡色粗条绒外饰布。
这套沙发120元,在这时算得上天文数字。
沙发更是洋玩意,在街坊邻居们中引起不小的骚动。
好几位老邻居特意过来围观,为的是欣赏这对沙发。
地震棚里的生活,有苦也有乐!
当大雨倾盆时,往往在一块塑料布下,躲着几个家庭。
上千人在学校防震棚里生活的两个多月,这里的卫生一直很干净,秩序井然,没发生一起火灾和安全事故。
闫埠贵作为经历者,见证了平日松松垮垮的南锣鼓巷居民,在灾难面前是何等的团结和镇定。
京城的秋风也一天比一天寒冷。
虽然单位里传达的“上级指示”仍是“今冬明春有余震可能”,但是学校操场上的“抗震棚”还是陆续拆光了。
塑料布的棚子抵不过秋夜的寒气,也许等不到那个虚无缥缈的余震到来,大人孩子们都受不了冻,于是陆陆续续地搬回家去住。
大家伙虽说是住在家里,但这心里仍然是七上八下的。
这会儿,社会上开始流行起了“土地震仪”来。
其实就是倒立的酒瓶,以为地震发生时酒瓶比人的反应敏捷,人睡着后听见酒瓶倒的声音就可以醒来逃命。
一时间,酒瓶竟然成了紧俏品。
但也因此闹出不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