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家庄自行车厂上班的小当,夜里大约3时左右,她和舍友李玫在床上正睡得香,忽然楼房一阵急速的左右晃动。
小当立即惊醒,她随从床上跳了下来,发现书架上的石膏像摔到地板上摔断了。
这时,吵嚷的人声喊:“地震了!地震了!”把她们俩惊醒,赶紧披衣往楼下跑,其实跑下楼后震颤早已停止。
这时,有人惊恐地发现,六号宿舍楼房的外墙竟然震裂了一条很长的裂缝。
好多人被突然地地震吓得不轻,正在六神无主的时候,厂保卫处以及民兵组织最先反应过来……
地震发生后,许多工厂的职工和农村的农民,坚持继续生产。必要的水、电、煤、气和粮食供应能得到保证。
总的来说,由于事有准备,在经历过初期的慌乱过去以后,人们开始镇静地生活,社会治安情况也较好。
28日清晨,京城公共汽车照常行使,仍然有大批人照常骑自行车去上班。
街道上的帐篷区中,开设了卖食品的小铺子,还有流动货车。
饭铺成了大量生产馒头的工厂。
物价不变。
城区普遍设立了临时卫生救护所。
不过,这地震的到来总是会令人措手不及的,即使是再有抗震知识经验和准备,也免不了出现各种意外。
由于余震不断,一个来月,老百姓大都在防震棚里睡觉,露天而居。
一开始人们只是使用缝在一起的塑料布、雨衣,少数用木板、油毡纸,甚至用一把把雨伞排在一起拼成临时的小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和公园里,包括一些大型广场。
搭建棚子尽量利用树木、电线杆甚至灌木等物以及家具固定,而且不断地加固,或修缮得尽可能舒适一些。
街上的棚子也挤,每家能用的地方有限。
不少人只能在床上支个塑料棚子。
晚上,一张床上得睡好几个人,或者轮流休息。
有的是几家甚至十几家人住在一个大棚里。
酷热难耐,副食也难买,大人小孩儿,凑合着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各工厂值班护厂的人员,也是在厂里搭的防震棚里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