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40章 “寒冬”将过(2/8)
馋。

    还有“打水盏的”小贩来时,右手持上下两只小铜碗儿,手腕抖动,铜碗碰撞出的脆音,直传入宅门。

    小排子车中央放几个青花大口瓷缸。两边各一溜玻璃格子,分盛核桃粘、花生仁、铁蚕豆、葵花子、糖豌豆等。

    一个瓷缸中,盛的是“果子干”。那是将柿饼浸透捣烂,拌上用开水泡过的杏干,加入鲜藕片,兑进些糖桂花,又凉又脆,在老京城干燥的冬天里吃了去心火。

    另一个瓷缸中,是“炒红果”。把大个儿红果煮熟,去皮、核,加糖,不加水,红果仍成片,酸甜开胃。

    加入糖水、糖桂花,汤汁粉红,清亮透明,色、香、味俱佳。用勺盛入瓷碗中,捧回家,与父母共享。

    也有串街的“南货车子”,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客户,不用吆喝。

    按时准点儿进胡同,老顾客在家门口等候,车上有地道的“家乡货”——玫瑰酱、桂花酱,还有江米酒。

    有时候,大人们叫小孩子去买来半碗江米酒,做发面引子。

    蒸出的馒头,又白又暄腾,还散发一股酒香味。有的还捎带卖金橘、甘蔗、青果,嗓子疼,可以买几颗青果含,很见效。

    这些小贩还有卖“甑儿糕”的,现做现卖,小孩子们最爱吃。

    小车上蹾着火炉支口蒸锅,锅上沿盖块有多个圆孔的木隔板,每个孔上扣着个小蒸笼。

    把和好的大米粉里包进芝麻、白糖,一团团填入模子,分别扣入蒸笼,等个四五分钟就熟了。把糕夹出来,再撒上瓜仁、青丝、红丝,又松又软,热腾腾就得了。

    伴随着“卖酸枣面儿——糊涂糕!”的吆喝,小贩臂挎柳条筐来了。

    买来成块的酸枣面,有的小孩就直接啃。大人们常用热水沏开,加点糖给他们吃,又克食助消化,还能安神。

    “糊涂糕”,是把不太好的红果连皮带肉、核一起捣烂,加入糖精,用小竹片抹在纸上。

    小孩捧到嘴边舔着吃,往往粘到脸上,活像长了胡子,所以又叫“胡子糕”。

    卖“玻璃粉”的小贩,是用小钢棍敲着车上挂的小铜钟进街的。

    “玻璃粉”是把“洋粉”加水熬成汤,加入粉红、淡绿等食色,晾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