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独特的景象成了当时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
闫解旷在收到易援朝来信的两日后,匆匆踏上借来的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赶往易援朝插队的公社,却遗憾地发现对方已离去。
他心中五味杂陈,交织着被遗弃的苦涩、背叛的愤懑、莫名的喜悦、难以言喻的郁闷与深深的不快,种种情绪如乱麻般缠绕。
立于尘土飞扬的山脊之上,他凝视着远方,目光空洞而深邃,沉默成了他此刻唯一的表达。
终于,他爆发出一声怒吼,声音穿透了山谷的宁静:“滚吧!别让我再见到你!”
闫解旷,神色恍惚,步履蹒跚地回到了他插队的村庄,他的异样很快被同样来此的闫招娣察觉。
闫招娣匆匆步入男知青的居所,只见闫解旷静静地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宛如一尊失去生机的雕像。
她心头一紧,误以为他是得什么病了,连忙关切地询问:“三哥,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见闫解旷还是一声不吭,她又担忧地说道:“哥,您别吓唬我,你但是说话呀!”
闫解旷心里不爽,又被妹妹不断询问,烦躁地道:“想知道,你自己看吧!”说完也不搭理闫招娣,起身扭头就走出了房门。
闫招娣不明就里地拿起信封一瞧,是易援朝的来信,她心下不知怎么了就“咯噔!”一下,忐忑不安起来。
看完信,闫招娣也失魂落魄起来。
读完信件,闫招娣瞬间变得失魂落魄。
谈及他们几人中,谁与易援朝关系最为亲密,答案不言而喻,非闫招娣莫属。
自易援朝踏入这院落以来,他与闫招娣之间的情谊便日益深厚,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佳话。
岁月流转,易援朝愈发出类拔萃,这份变化悄然触动了闫招娣的心弦,让她情窦初开,对待易援朝的态度也悄然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然而,这一切微妙的心绪,易援朝却未曾察觉。
今年年初,他们一起报名上山下乡,其实,闫招娣的岁数完全可以再等两年的。
但是,为了跟易援朝他们在一起,她也坚持报名了今年的上山下乡。
然而,世事难料,闫招娣满腔热忱,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