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炮团。
直属东北炮兵司令部领导,1948年9月参加解放锦州战役,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后,奉命改编为炮7团(改装为榴弹炮兵团),归炮2师建制。5月1日,改称炮兵第31团。
1951年3月改归炮兵第8师建制,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1953年10月改隶炮兵第10师建制。
抗援朝战争中,该团1连在连长王杰的领导下,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尽管刘之野与王杰的碰面次数寥寥可数,但他们的合作却异常紧密。
刘之野所率领的侦查分队,就如同炮兵的眼睛,为他们提供着至关重要的情报和视野。在战场上,他们的合作如同天衣无缝,共同为胜利而奋斗。
是金子在那里也会发光,十年没见,当初的那个小连长现在也是团长了。
“老王,咱们又见面了!”刘之野笑着与王杰握手道。
王杰也露出欣慰的眼神回应道:“是呀,参谋长,当初我听说你转业了,还替你惋惜了好久,好在你又回来了。”
刘之野闻言,也是一言难尽,只能哈哈一笑,“是啊,我也是没有想到。你来给我介绍一下这几位同志都是?”
王杰微微颔首,伸手指向一旁的岳军等人,言简意赅地介绍道:“参谋长,这位便是我们团的政委岳军同志,这位则是副团长……”
岳军等人立即向前与刘之野握手欢迎,“首长好!我是……”
等众人寒暄过后,刘之野直接了当地说:“王杰同志,现在带我去看看你们炮兵团吧。”
然后,众人一起上车,刘之野邀请王杰同车而行。
路上经过王杰介绍道:炮兵团编制4个炮兵营,即122榴弹炮营3个连队(12门炮)、八五加农炮营3个连队(18门炮)、59式130加农炮营3个连队(12门炮)、59式130火箭炮营3个连队(18门炮)。
特别是三营装备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是原兵器工业部第127厂,在20世纪50年代末,按原“老毛子”-46加农炮仿制而成。
火炮口径为130毫米,行军状态全重8450kg,炮身管全长6850毫米,初速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