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在各类工厂和企业中辛勤工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成为了工人。
此外,还有一万余名外来务工和学习人员,他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村里剩下的人口除了老人孩子们,只有不到一半的劳动力,这些人要就要靠种植粮食,养活这么多人口,这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引入了肥料和机械化,使得农业生产焕然一新,但这一切似乎仍然难以与村里迅猛发展的工业相抗衡。
要解决粮食问题,大农业生产是必由之路。然而,刘家庄的地理环境却极为不利,周边多为山区,平原稀缺,且正逐渐被大规模的“大棚”种植所侵占。
粮食短缺之际,明智之举在于转向肉类、鱼类食品,以此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依赖。
这不仅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
话又说回来了,归根结底就是,必须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猪、羊、鸡等家畜的出栏率。
“咱们村的好地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已被开垦殆尽。
剩下的土地大多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灌溉条件极为不便,只能靠天儿吃饭。
此外,这些土地分布零散,东一块西一块,极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三大爷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元海皱起了眉头,似乎刘之野的想法有些不以为然,毕竟伦种地还是他们这些老农专业。
但刘之野却满怀信心地继续说道:“三大爷,我觉得我们的思路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其实,丘陵地带并非不能种植庄稼,咱们就种抗旱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红薯、土豆、大豆这些高产量作物。
关键在于化肥的供应要及时跟上,加上抽水浇地,这产量未必就会低。”
众人纷纷点头,一致认同这是个好主意。这些农作物虽然属于粗粮,但在养殖业中却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玉米杆、地瓜叶等也不会浪费,还可以作为青储伺料使用。红薯晒成干,极易保存,人畜皆可食用。
此外,红薯、大豆和土豆不仅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的代表。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