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他们的努力逐渐吸引了一些年轻人的注意,尽管许多人仍然持观望态度,但李晓波和赵智勇的团队慢慢壮大起来。他们的梦想,就像清溪一样,虽然渺小,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第四章:激流勇进
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李晓波和赵智勇的合作愈发默契。他们将设计图纸一一铺开在桌面上,每一条线条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资金的短缺成为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李晓波决定外出寻求投资。他跋涉过村庄周边的城镇,向当地的商人和有识之士介绍他的计划。有的投资人被他的热情所打动,愿意小额资助;有的则对这个前所未有的项目持保畈态度。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资金虽然有所积累,但距离他们的预算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他们需要精确计算水流的动力,设计合理的水轮机结构,还要考虑到发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赵智勇夜以继日地研究相关书籍,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李晓波则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他们的汗水浸透了每一张图纸,每一次失败都让他们更加坚韧。
就在他们几近绝望之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一位曾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刘建国回到了碧泉村探亲。他对李晓波和赵智勇的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建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他的加入无疑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人一拍即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刘建国带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使得原本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小型的原型机终于在清溪边搭建起来。当水轮机第一次转动时,虽然没有连接到电网,但那轰鸣的声音仿佛是胜利的号角,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
村民们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他们从未想过,这条日复一日流淌的清溪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李晓波站在原型机旁,看着水花四溅,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自豪和激动。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到来。
第五章:山雨欲来
随着原型机的成功运转,李晓波、赵智勇和刘建国的项目开始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并非所有的关注都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