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就能找到和谐相处的方法。我不会盲目地去改变什么,而是希望能够借助清溪的力量,让我们的村庄更加繁荣。”
王大山看着李晓波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你这个孩子,总是这么执着。但愿你真的能找到那条路吧。”说完,他缓缓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李晓波望着王大山远去的背影,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自己不仅要面对自然的挑战,还要克服村民的疑虑和阻力。但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的路就会为之铺开。
第三章:异想天开
李晓波的决心并未因为王大山的警告而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他深知,要想真正实现梦想,必须有更大胆的计划和创新的思维。在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后,他终于构思出一个宏伟的计划——建造一个大型的水力发电站。
这个想法在当时的碧泉村无疑是异想天开。村民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对于李晓波的提议感到既惊讶又困惑。他们围坐在村头的大榕树下,议论纷纷。
“发电站?那是什么东西?”一位名叫张大娘的妇女疑惑地问。
“是一种可以产生电力的机器,有了它,我们晚上也能像白天一样亮堂堂的。”李晓波耐心地解释着。
“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烧柴火了?”一个小孩子好奇地插嘴。
“对,不仅能照明,还能带动机器,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李晓波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被李晓波的热情所感染。一些保守的村民摇头表示怀疑:“这听起来太虚幻了,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面对质疑,李晓波并没有气馁,他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他找到了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年轻的教师赵智勇。
赵智勇是个瘦高的青年,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他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听完李晓波的计划后,赵智勇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晓波,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我愿意帮你一起研究这个项目。”
就这样,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他们白天在溪边观察水流,夜晚则在赵智勇的小屋里翻阅资料,绘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