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北边的雷州半岛也是说闽南话。
“我是福建漳州的海商,不小心被风吹到了这里,你等可有吃食卖给我们?”林海直接摸出一锭银子,派人递了过去。
林海之所以要来临川盐场,其实也是想看看这年代的晒盐工艺,金河国如今的人口已经有十万之众了,每年需要吃掉一百多万斤食盐。
由于宝岛北部潮湿多雨,根本没法晒盐,所以金河国的食盐目前也完全依赖于从福建进口,目前大概是每年花费一万多两银子。
当然这些银子并不是完全由会友公司出,从福建进口的食盐在金河国销售也会产生一些收入。但为了百姓的食盐自由,林海一直把金河国的盐价控制在福建同等水平,收购、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完全由公司承担。
随着大规模移民的开启,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金河国必须要能自己产盐,这样才能既让百姓吃上平价盐,公司又不用承担财政支出,搞得好的话还能大幅增收。
毕竟盐业的利润在那摆着,林海在后世曾去过莺歌盐场,那是四百年后天朝南方最大的海盐厂,无论是海水盐度还是光照条件都是上上之选,但在这年代似乎没有得到利用。
莺歌海盐场位于后世的乐东县黄流镇金鸡岭,离崖州古城也就120里路,这年代应该是属于崖州治下的。
林海既然已决定把许心兰和杨策派到崖州,那么除了铁之外,盐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