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从我走出校门、走出小镇来到纽约,心里对于没能上大学留下的遗憾,耿耿于怀。。”
“但是~”大卫忽然话锋一转,停下用餐的动作,看着斯宾塞说道。
“到底要读那些书有用,那些书根本无用,甚至是会让我构建一个错误的拟态环境,进而对某些书中强烈反对的人或事物抱有刻板成见。。?”
“不读书被人骗,读书被书骗。。”
“斯宾塞先生,你能告诉我应该怎么选吗?”
“呵呵~”
斯宾塞听到大卫能说出这样“警醒”的句子,脸上露出颇为惊讶的微笑,答道。
“有一句,被很多人奉为心灵鸡汤的名言~”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我认为,它的确是名言,却也是一句最卑鄙、最无耻的名言。”
“因为,它否定了许多人心中的良知、信仰和契约精神。。”
“它引导人们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利,让人们心安理得的认为势利眼、冷酷无情、袖手旁观、麻木不仁,背叛、欺凌、勾结、阴险、相互算计等等,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约翰·杜威出生的1859年,恰好是达尔文发表名著《物种起源》的一年。”
“他出在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非常聪明,很顺利就进入了佛蒙特大学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解析几何、微积分和哲学等课程。”
“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研究哲学,并在全国哲学学术论文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收到了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的邀请。。”
“约翰·杜威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是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短暂任教两年,又前往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并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
“但他在芝加哥大学任职期间,与校长威廉·哈珀等人产生了巨大分歧,很快就离开了芝加哥大学,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工作。”
“一战爆发后,有部分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专家学者们,为了躲避战火纷纷背井离乡来到纽约,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