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了太空。
几分钟后,在掌声中,人们为火箭的发射成功,而欢呼着。
没有人知道的是,在万户角,在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的办公室里,袁家骝在日记上写下一句话。
“落后“d日”199天。”
这是普罗米修斯火箭-2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它还没有进行载人试验,还没有进行除月球着陆外的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
总之,进度远远落后于苏联和美国,
不过,对于这种落后,李毅安并不觉得有什么,通过电视机看着火箭发射的现场直播,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好了,还差最后一步,”
只差最后一步了,其实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接下来必定还会不断的取得成功。
而且相比于历史上来说,现在电子技术先进,更发达,相对先进的电子技术,进一步助推了各国的航天计划。
在关上电视之后,李毅安颇有些感慨的给自己点着一根雪茄,然后神情轻松的点了一根雪茄烟,
最后就那样怡然自得的坐在沙发里,边抽着雪茄,一边思索着。
“登月……”
其实相比于登月工程本身,一直以来能够吸引李毅安注意的只有一个,就是登月工程对科技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他支持登月工程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助推技术,为了攀登科学的新高峰。
也正因为,在航天领域的持续不断的投资,还在很多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而在企业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他们又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了产品生产之中。
“关键还是技术应用的普及。”
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其实技术进步从来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都是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一直以来,李毅安扮演的角色就是适当的加速,有时候是在那里加速,有时候是指明一个方向,有时候是铺设一条跑道。
正是靠着灵活多变的指引方式,在过去的这些年里,sea在技术上才会一步一步的追赶上欧美,并且最终在很多领域超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