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却借此想固化学术方向。打压异己,本来北方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再加之预设的南方学派的标准。能够有上榜的就怪了,这一点是许松之前就和朱棣交流过的。
朱元璋也不废话。直接将刘三吾免职,赶回老家去做学问,至于参与阅卷的经办人,包括张信一个不留,全部杀掉。罪名就是科举舞弊。二十余名官员凌迟,数十名官员被充军发配,
六月,京城的气氛异常紧张。朱元璋亲自出马,对士子们进行了策问。最终,他钦点了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这一榜单因此被称为“夏榜”。令人瞩目的是,所录取的六十一名进士全都是北方人,因此这届榜单又被称作“北榜”。
这一消息传回北平,布政使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这不仅是许松的功绩,更是他治理有方的明证。这么多人被录为进士,无疑证明了北平的文教兴盛。家族的族长们和学子们都开始憧憬着下一届科举的到来,希望自己的家族或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在北平的朱棣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他的社会调查部暗卫的情报网络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他提供了详尽的情报。这次小小的试验不仅证明了社会调查部的能力,也让朱棣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此次科举风波能够闹得如此之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调查部在背后一手推动的。
朱棣对刘三吾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他认为刘三吾对藩王抱有偏见,这对他未来的计划极为不利。因此,他决定将刘三吾赶下台,以消除这一潜在的威胁。朱棣的决策果断而迅速,他很快就采取了行动,将刘三吾从重要的职位上赶了下来。这有利于他在北方推动自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