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永乐大帝 > 第11章 南北分榜(3/4)
的信件内容被泄露出去,称他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而张信居然真的听从了,导致偏北的士子再次被罢黜。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北方士子,他们群情激动,纷纷表示不满和抗议。

    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也感到人人自危,他们担心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打压和驱逐。于是,这些官员纷纷前往胡惟庸的府邸,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解释和安抚。

    胡惟庸面对这些焦急的官员,连连解释,强调朝廷绝无驱逐北方官员、打压北方人的意图。他深知这一事件对朝廷和国家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竭尽全力进行解释和安抚。

    然而,这些解释和安抚并不能完全消除北方士子和官员们的不满和担忧。他们仍然坚持认为,这是朝廷对北方人的不公平对待,是对他们文化和才能的否定。因此,他们决定联合起来,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这场由科举考试引发的风波越演越烈,不仅牵动着无数士子的心,也考验着朝廷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面临着如何平衡南北矛盾、维护国家稳定的重大挑战。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虽然以铁血手段着称,但他也深知稳定国家的重要性。面对群情汹涌的情况,他不可能轻易大开杀戒,更何况这涉及到南北之间的对立和文化差异。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交流缓慢,南北之间的风俗差异确实更加明显。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还深入到文学风气中。北方学子因为长期饱受战乱之苦,他们的文学风格更趋于思考和现实,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国情怀的反思和对儒家学说的质疑。而南方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则更趋近于抒情,对儒学经典有着几乎病态的执着。

    朱元璋明白,这种文化差异是南北之间长期形成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因此,在处理南北对立问题时,他采取了更加谨慎和包容的态度。他鼓励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合南北之间的裂痕。同时,他也注重选拔人才时不拘一格,不论南北,只看才能和品德。

    但是如今看来,这批南方的文官集团,尤其是翰林清谈的这一批人已经是到了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无可救药的地步。刘三吾尚能保持清醒,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