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这种巧夺天工的灯漏!
掌管灯漏的,是司天监下属两个正八品小官。站在殿内看管灯漏等候鸡鸣的是擎壶郎,站在楼上面向殿外负责报时的是司辰郎。
这两个,又被称为“鸡人”与“鸣人”。
“叽叽——”一个代表辰时的小人偶发出低低的鸣叫。
“鸡人”擎壶郎随即朗声喊道:“辰时已到!”
“时辰已到!”楼前的“鸣人”司辰郎,对着殿外的风雪,拼力吼出声响。
大元国至元廿八年的元正朝会,正式开始!
雄浑而又庄重的奏乐声,自大殿两侧传出。如苍天之下的飞雪,如无垠草原之上的奔马,如傲立于崖上的雄鹰,又如漫山遍野的牛羊。
鲜衣怒甲的四支怯薛军,在四个怯薛长的率领下,踏着雄健而强劲的步伐,从日精门和月华门,昂然进入大明殿中。
叩拜皇帝,山呼万岁。
而后两支分立殿中两侧,两支各守于大殿之外。
这其中,已经没有一个汉兵的影子。
身着白色朝服的文武百官,抖落身上的积雪,拼出两支队伍。蒙古人在前,其他人随后,步入大殿。
叩拜皇帝,山呼万岁。
中书丞相安童在左,尚书丞相桑哥在右,同时举杯向皇帝三进酒。
皇帝与皇后微微颌首,齐齐露出慈祥的笑意。
而后入殿的,是僧侣代表。
新鲜出炉的活佛在左,被迫让出一半首席之位的国师在右,各领数个盛装的喇嘛和尚,叩拜皇帝,山呼万岁。
身后,还挤着管理道教的集贤院道士官员,与管理基督教的崇福司基督徒官员。
再后,便是外国使臣与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