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就呵斥说道:“这都几点了,你桌上的工作完成没有?怎么就开始悠闲的看报纸了。”
廖凯昨天晚上和组织部的李乔一起吃晚饭。
就和李乔谈了陆江河的事情。
昨天晚上同时吃饭的,还有体制内的几个哥们。
大家平时里都玩的比较好。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是同一阶层。
江城县的体制大约分为二大阶层。
第一大阶层就是官二代。
这里的官不一定非要是做到县级领导干部。
只要你的父辈是体制内的人,你也是体制内的人,那么也就是这个圈子里。
2002年左右,甚至在2002年以前。
如果你想进体制,其实是非常的轻松。
只要你的父辈有足够的关系,只需要在县委组织部签个批条,你就能够进体制。
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
有大量的体制内人员,其实并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的,也不是通过大学分配进来的。
而是通过签批条进来的。
这部分的人数非常的庞大,甚至远远的超过了江城县本来的编制数额。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影响到二三十年之后,江城县公开招聘公务员,没有公务员的名额,只有参公的名额。
因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是事业编,江城县的主动权要大一些。
而二三十年后,公务员的名额是由省一级统一管理。
江城县严重超编肯定没有办法招人。
廖凯和李乔就是第一类群体,大家的父辈都是同事或者是上下级,两人从小都在政府大院或者是在县委大院玩。
这种友谊也会延续到工作以后。
第2类群体就是像陆江河这样通过正规的考试,考入公务员系统,或者是在99年以前,大学分配工作分配进入公务员系统,又或者是部队军转干转入公务员系统的。
这一类人在江城县通常都没有根基,而且大部分都是草根出身。
他们的能力要远远的强于那些官二代。
但是人脉和关系则不如前者。
并且会被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