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和平与安宁。
在百济王宫的大殿内,气氛沉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百济王高坐在王座之上,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恐惧。下方,一众大臣们低垂着头,噤若寒蝉,整个大殿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百济王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颤抖而沙哑:“诸位爱卿,如今北部诸城已落入贾长生之手,我百济之精锐在这场战斗中折损大半,这该如何是好?那贾长生野心勃勃,想必不会就此罢手,接下来定会觊觎我西部、南部乃至中部区域,我等该如何应对这灭顶之灾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缓缓走出,他是百济的丞相,曾辅佐过几代百济王,在朝堂之上颇具威望。此时,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大王,贾长生的军队战力惊人,我们不可与之正面硬拼。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固西部、南部和中部的城防,征调更多的兵力和物资前往这些地区,以作防备。”
“丞相所言甚是,可如今我百济兵力空虚,又该从何处征调兵力呢?”百济王无奈地叹息道。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军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虽然满脸疲惫,但仍透着一股坚毅之气:“大王,臣愿率麾下残部前往西部,组织当地百姓共同守城。西部地势险要,若能善加利用,或许能抵挡贾长生一阵。”
百济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将军忠心可嘉,可仅凭你那点兵力,恐怕难以抵挡贾长生的大军啊。”
丞相捻着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大王,我们可以一边加固城防,一边在民间招募新兵。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国家,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请求支援。虽说我百济与一些国家有过龃龉,但如今贾长生的崛起对整个地区的局势都产生了威胁,他们或许会考虑伸出援手。”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担心周边国家会趁火打劫,而非真心相助;也有人觉得这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计。
“大王,臣以为此计可行,但在派遣使者之时,务必挑选能言善辩、熟悉各国国情之人,并且带上厚礼,以表诚意。”一位文臣补充道。
百济王微微点头:“此事就依诸位爱卿所言。那国内的粮草物资又该如何筹备呢?”
负责后勤的大臣上前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