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那东郡太守是怎么渡过黄河,跑到他这魏郡领地来的,但韩馥还是下令部分大军回防,解魏县之围,防止曹操破魏县后威胁邺城安全。
这时,韩馥还只是分兵,没有放弃剿灭张方的打算。
结果,似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数日间,韩馥就又得到急报,冀州北方的河间和中山两郡,先后扯旗作乱,公开抨击他韩馥是乱臣贼子,要与他势不两立。
这个消息让韩馥可谓是惊愕万分。
你要说那河间相王柔,举兵反叛韩馥倒是并不意外。
毕竟那个人是苏曜起家前在并州的老领导,张纯张举作乱时苏曜兵进河间,还对他有过救命之恩。
但是,这魏郡太守张方和中山郡的太守与苏曜可就没什么交情了,最多不过几面之缘罢了,又是何以如此呢?
韩馥搞不懂,但是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那怕是不等苏曜来讨,他自己就先自行覆灭了。
于是乎,不得已之下,韩馥只好放弃了只剩残兵败将,没什么威胁的张方,先集中兵力逼退曹操,解魏县之围。
且说曹操以一郡之力,带来两万大军已经是令人震惊,但面对韩馥一州之力的十万大军,自然难有赢的道理,只能作为偏师策应。
就这样,在斥候探得韩馥主力尽出的时候,曹操也匆匆收兵,撤出魏郡,屯兵河内。
没错,河内。
这自然是苏曜的意思。
在得知冀州造反后,苏曜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自己分身无术,那就利用朝廷的威望,号召周边诸侯讨贼。
东郡太守曹操,本就与魏郡隔黄河相望,又素有野心,在苏曜表示开放河内渡口后,没太多犹豫,便加入了讨韩大军,与同样驻兵河内的中郎将宋宪与校尉郝萌一起,出兵讨贼,牵制韩馥,以解张方之困。
不得不说,他们的任务还是完成的不错的。
张方最后不但在林虑站住了脚,与身后太行山的黑山军一起相互合作,抵挡住了韩馥的进攻,甚至这几方联军还互相配合,不时出击,在魏郡展开拉锯,致魏县城池几易其手,逼得韩馥“迁都“北上,全力解决北方问题。
但是,最终还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