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学子有所不知,天文与工学,虽看似与治国无直接关联,实则不然。”
“天文者,观天象,知时令,明阴阳,辨吉凶。”
“自古以来,天文便是帝王之学,关乎国家兴衰、民生福祉。”
“一个懂得天文之人,能够预知天时,指导农耕,防灾减灾,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工学,则是治国之实学,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是修筑城池、制造兵器,还是改进农具、发展交通,都离不开工学的支持。”
“一个懂得工学之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荀彧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让学子们豁然开朗,同时也让他们心中不由紧张起来。
他们穷经皓首,毕生都在钻研经学,如今大将军开科取士,一下字要考这么多科目,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那数学、工学、天文等科目,对他们来说更是闻所未闻,不知从何下手。
不过,苏曜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由于古时道路难行,想让天下考生都聚集于京师,那没个一年半载非常困难的。
所以,苏曜这次科举,为了笼络学子,也为了尽快填补缺官名额,还有给天下做个示范,实际上就是直接从快的特地开了一个给所有京师太学学子们的特科。
而且考试内容也是以他们一直钻研的明经科为主。
至于其他科目,如数学、法律、策论、工学和天文等科目,考试内容会比较简单,而且还有提前发布的备考文献,和在太学举办的学习会等,帮助学子们更好的备考等等。
荀彧的话语如同定心丸,让学子们心中的担忧烟消云散。
他们纷纷表示感激,对科举考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在荀彧的耐心解答下,学子们对科举考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尤其是当得知本届恩科,将共取士录官近千人的名额后,所有人都沸腾了。
在这其中,有部分之前早已被锦衣卫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