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把他运作到河内太守,并且袁绍在此举旗讨董时,王匡第一时间便响应了号召,与曹操和赵四郎一样,都是出战最积极的诸侯。
然而,王匡却没想到,当自己还在对进展沾沾自喜的时候,竟然会又有人先他一步!
而且,竟然还把他拒之门外,告诉他下来的行动没他事儿了?
这已经不是起个大早,赶個晚集了。
这分明是他等他到了,人集市都收摊了啊!
这也太扯淡了吧!
不能接受,王匡实在是不能接受。
而王匡的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是话糙理不糙,顿时引来了诸多人士的共鸣。
营帐内,一时间是群情汹汹,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
不但王匡的部将纷纷发言应声,就连夏侯家的兄弟们也看不过眼。
“对!”
“不接受!”
“我等打生打死,讨董勤王,满腔热血,忠君爱国!”
“他苏曜算哪根葱,居然说让咱们回去,剩下的交给他了?”
“他这分明是想要大功独揽,贪天之功啊!”
——“王太守和各位所言,曹某亦是感同身受。”
见帐内群情汹汹,曹操也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能够穿透人心。
是啊,他理解,太理解了,曹操自己又何尝是不一样呢?
出身宦官家庭,让他从小就被打上了阉党的标签,为清流所不容。
可以说,小时候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他人悄悄的议论之声。
阉人家的曹阿瞒是他,小宦官曹孟德也是他。
这些声音,如同利剑一般刺入他的心中,让他痛不欲生。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志向。
他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曹操不是一个只会依靠家族背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的英雄。
为此,他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了对抗偏见,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甚至,曹操做到了比那些最顽固的清流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他敢对着那些大宦官们喊打喊杀,敢不畏强权,不畏门第地处斩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