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弱水强的情况下,水对土的反作用力也会增强;火生土又是一种。因此,灵根间的关系,不仅是属性相克的问题,还存在量变质变问题,在量差巨大时,被克者亦能反克之。”
张元敬有些悲观地问道:“如此复杂,那么土水火三灵根之精确比例,只有创立此功的前辈知道吗?”
巫镇山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如果要说能够成功应用‘增木法’的修士,其灵根结构究竟怎样,创立此功的前辈肯定是知道的,但不一定只有他一人知道。”
张元敬奇道:“哦,巫道友也知道吗?”
巫镇山哈哈一笑,说道:“不,是任何修炼此法的修士。”
张元敬顿时有些糊涂,不解地问道:“此话何意?”
巫镇山道:“‘增木法’如果只能适合一种灵根结构,那就不能称之为法了。灵根结构只是一个基础,只要有土水火三属性灵根,都可以修习此法。关键是修士要根据自身情况,去找出最佳的行功方式,依靠行功方式去调节各属性灵力之比例。”
张元敬精神一振,赶忙问道:“这所谓的行功方式,又作何解?”
巫镇山道:“这就涉及对‘汲木,壮火,生土,辅水,循环乃成’十二字的理解了。这五句话,撮其要、总其纲,讲得看似清楚,实则太过抽象,落到具体功法上,千头万绪,不知何前何后,何去何从。数千年来,我厚土宗研习‘增木法’的修士,也有数十,对此略有所得。比如‘汲木’。修士既然没有木灵根,自然不具有木灵力亲和性,无法炼化木灵力。那么,汲木力怎么汲?就是先予后取,将含水之土输入灵草,与灵草的木灵气进行交互相融,尔后方可将少量木灵气携带而归。这些木灵气通过暂时附着于土灵力上,进入修士经脉。此可实现‘汲木’。”
张元敬听完,初觉有所得,可转念一想,如果要先有含水之土,自己怎么修习?自己的火灵根与水灵根势均力敌,怎么可能在丹田积累水灵力?遂问:“难道没有前辈试过直接从灵草中汲取木灵力吗?”
巫镇山一愣,随即连连摇头:“在没有木灵根的情况下,只能导入天地灵力,不过,那是五行合一的。若是直接汲取单纯的木灵力,一来不可能成功,根本汲取不出来。二来,即使意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