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了许多:
“两百年前大凉立国,我墨家相助凉王建立兵武司,打造神兵利器,以供凉军征战。
一晃百年过去,兵武司合并到了兵部衙门,渐渐变了味。
里面许多官员都开始蝇营狗苟,琢磨着怎么从打造军械这份差事里捞银子、贪财物,互相排挤。
我墨家人只学工匠之术,论操纵权柄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久而久之,我墨家祖辈就心灰意冷,离开了朝堂,隐居民间。
从那时起墨家就有祖训,不得掺和朝堂事务,要保证墨家子弟工匠之心的纯粹。”
顾思年恍然大悟,战乱之时墨家是朝堂助力,供应天下军械。
可盛世太平之后还用你们干嘛?况且打造军械可是份油水巨大的差事,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墨家不贪财,在其他官员眼里自然是个异类,被排挤再正常不过了。
“几十年来我墨家隐居边关,眼睁睁的看着北燕崛起、边军一败涂地。
北凉成了北荒,故土成了他乡,可以说是看着大凉朝一步步由盛转衰。
如今的边军,卖官卖爵、贪墨军饷、吸兵血的大有人在,试问这样的边军,有哪一点值得我墨家效命?”
墨烛的反问让这两位边军将领红了脸。
是啊,这样的边军风气连他们自己都看不下去,遑论外人?
顾思年轻声说道:
“你说的都是实情,我们不会厚着脸皮去反驳。
但你们真的忍心看着边关百姓遭难,民不聊生吗?
现在的边军还能将北燕骑兵挡在六镇之外,再过十年二十年呢?
到时候连我们脚下的琅州大地说不定都成了北燕的国土。
这几天在铺子里来来往往的老百姓多么的淳朴、善良。
你忍心看着燕人的马蹄践踏他们的家园?看着燕人的弯刀砍向他们的头颅吗?
说句不中听的话,墨家有助边军之力,却无助边军之心,这真的是大凉子民该做的吗?”
墨烛沉默了,大凉子民这四个字,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顾思年站了起来,握紧拳头,铿锵有力的说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