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素拉住缰绳停下青驴,侧头看向宁远,询问道:“宁公子,你们打算走哪条路?”她戴着斗笠,纱巾遮挡了容颜,声音听起来清清冷冷。
岳夫人回答道:“我们要去嵩山派办点事情,走右边。你呢?是不是也要去东边?”
殷素素摇头道:“不,我去往西边。那我们就此别过吧,希望有缘还能再见。”说着轻拉缰绳调转方向朝左边小路行去。
青驴蹄子踩在泥土上发出轻微的“嘚嘚”声渐渐行的远了,只留下一个窈窕的背影在视线中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宁远收回目光,对身边的宁中则说道:“我们也该启程了。”随即两人挥动缰绳策马扬鞭,马匹嘶鸣声中,疾驰而去。
行了约莫半日,却依旧寻不见岳不群的任何踪迹。此时正值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之际,又恰逢一场瓢泼大雨,道路上泥泞难行,东一块西一块的泥土坑洼。岳夫人纵然心急如焚,也不得不放缓了马速,谨慎前行。
再行一阵,天色渐渐昏暗下来,道路两旁荒草丛生,四下里并无村落人烟。正奔驰间,忽然间前方传来马蹄声,隐隐夹杂着哭闹和喝骂。
不一会儿,只见一大队蒙古官兵骑行而来,十来名身穿盔甲的军士各乘高头大马,身后紧跟着六七十名步兵,押送着上百名汉人百姓。这些士兵或手持长枪,或搭弓引箭,口中骂着难以听懂的蛮语。
宁远举目望去,只见那些汉人百姓大多是年轻女子,少数是少年甚至幼小女孩。这些女子衣衫褴褛,有的甚至被撕扯得衣不蔽体,显然是遭受了凌辱。
她们或低声啜泣,或神情木然,双手被粗糙的绳索紧紧绑缚着,用几根长长的绳子串联在一起,踉踉跄跄地被马匹拖拽着艰难前行。
岳夫人见状想要退避已然不及,只得策马退至一旁,低声说道:“这些是出来打秋风的蒙古兵。”
她性格刚正不阿,但绝非鲁莽之人。眼见蒙古军势大,也只能强忍怒火,默不作声,但眼中的愤怒却难以掩饰。
此时已是度宗咸淳四年,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已尽数落入蒙古人手中。虽然时有义军奋起反抗,但终究难以成气候,很快便被蒙古铁骑镇压下去。
这些蒙古士兵借着围剿义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