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仙侠版水浒 > 第433章 如此治国(3/6)
的这个河滩、盐碱地耕一遍。

    但是呢,光是挖卵,只能减少蝗虫的数量,不能减少蝗虫的面积。

    而且,耕过的地深浅不一,导致蝗蝻的孵化参差不齐,有早的,有晚的,反而延长了治蝗时间。

    因此,江鸿飞下令,停止了单纯挖卵的做法。

    将之调整为,没长翅膀的二到三龄蝗蝻,这个时候灭最好,又没起飞,食量又不大,又好灭,等它长了翅膀,能迁飞了,那就麻烦了,所以,江鸿飞定下,各地治蝗都把不起飞作为重点要求。

    蝗蝻治起来要相对简单很多。

    早期的时候,让民众就在地上挖一条大沟,沟里再挖一条小沟,然后用扫帚把蝗蝻扫到沟里面去,它就爬不出来了。

    当然,光靠人力是不够的。

    所以,江鸿飞让人研发出来了药械治蝗。

    也就是,大力推广大元朝廷研究出来的各种治蝗机械,以及农药。

    这对百姓的震撼是空前的。

    百姓反映,过去打蝗虫三个月还打不干净,用了朝廷推广的治蝗机械和农药,几天就打完了。

    所以,很多人破除了对神虫的迷信。

    那个拦住江鸿飞的轿子,劝江鸿飞不要招惹神虫的人,也成了人人嘲笑的笑柄。

    同时,民众也越来越敢打蝗虫了。

    这还没完。

    江鸿飞还下令,从根本上改变蝗虫的滋生地。

    这个是最除根的办法。

    实际上,蝗灾的发源地,有固定的那么几个。

    一般呢都是河湖沿岸的河滩淤积起来的三角洲、黄泛区,或者是沿海盐碱地。

    这些地方雨季的时候积水,旱的时候露出来,正适合蝗虫产卵,长出来的一些禾本科的芦苇之类的杂草,又是蝗虫的食物。

    其实,这个世界的人呢,也早就观察到了这一点。

    但是他们误以为是这些河滩有鱼虾的卵,如果水多的时候,这个卵就孵出鱼虾,没水了,鱼虾卵就化为蝗虫。

    这种误解显然无法指导治蝗。

    江鸿飞也不给各级官吏民众讲理论基础,在查明蝗源地之后,他直接下圣旨安排人干活没废话,要么修水利,使蝗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