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不说,还有石宝率领的十万大军这个不确定的因素。
而只要向北或向西后退几十里,宋军便可以依山而阵了。
郭仲荀在看过地形后,反对在杭州城下布阵,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凭什么作战?应该迁往高处布阵,以扼制敌骑的冲锋。”
但是,多数宋将不同意郭仲荀的意见,认为宋军阵前有一条大河,足以限制大元骑兵的冲击力量了。
郭仲荀的建议于是被否决了。
先是张浚犯了错误,现在是多数宋将犯了错误。
这一连串的错误,注定了宋军失败的命运。
不久之后,江鸿飞率领大元军的中军抵达战场,大元军作好了充分准备之后,主动向宋军发起了进攻。
刘慧娘以铁浮屠左军、铁浮屠右军,以及其它具甲重骑兵打头阵。
此战,大元军出动了几百个,可以具化飞桥的炼气士。
只见,几百座飞桥凭空出现,架在那条大河上,那条阻挡大元军的大河,立即就变得毫无用处了。
大元军轻松渡过张浚等人赖以挡住大元军冲击力量的大河,然后一万多具甲重骑兵就冲向了宋军。
宋军完全没想到,大元军这么轻易就过河了,他们被大元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一万多具甲重骑兵速度全开,呼啸着就顶着箭矢冲入宋军当中,直扑宋军营前。
于是,元宋双方展开了短兵相击的激战。
其实,张浚排在前面的宋军很强,张浚的一众亲信也身先士卒,率领将士搏杀。
可问题是,张浚摆在右翼的宋军,是曲端的人马。
战前,张浚刚夺了曲端的兵权,张中孚、李彦琪受处分,这本来就已经引起了曲端手下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大元帝国和赵宋王朝的形势相差如此大的情况下。
到了今时今日,哪怕是这些不太懂政治的宋军将士,也觉得,赵宋王朝没机会了,这天下肯定是江鸿飞的、是大元帝国的。
更何况,石秀还已经派人去策反了曲端手下的人。
曲端的心腹张中彦、赵彬答应投降大元帝国,甚至答应临阵反戈。
简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