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为了夯实自己的统治基础。
江鸿飞按照惯例,让人在汴梁城中置下了众多集恶箱,收集大奸大恶之人,也就是为公审做准备。
很快,王黼、梁师城、李彦、李邦彦、白时中等一大批宋臣就上了公审的名单,其中还包括蔡京、蔡攸、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不少已经投了大元帝国的原宋臣。
这么说吧,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宋臣,上了公审的名单。
这其中不乏一些名声还不错或者能力还不错的宋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赵佶一朝和赵桓一朝(尤其是前者)的官员,确实有很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
还有就是源于土地之间的矛盾。
要知道,赵宋一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权贵阶层肯定不择手段积累土地,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犯下了累累恶罪,造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江鸿飞和自己手下的一众大臣商量后决定,跟大元帝国其他地区一样,将京畿地区的土地也全都收为国有,再以摊丁入亩的形式分租给农民阶层。
反对这一政策的人,哪怕是对这一政策有怨言的人,全都上公审台。
另外,罪大恶极实在不能保的人也全都上公审台。
——这里面,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在江鸿飞入主汴梁城之前就投江鸿飞的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京、蔡攸、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
这些人虽然罪大恶极,但他们都已经主动投效江鸿飞了,说什么江鸿飞都不能杀他们,不然谁还敢投江鸿飞,这天下可就难打了。
这些人,江鸿飞只是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并暗示,等这阵风过去,自己会找借口赏赐他们一些钱财,帮他们找补找补。
主动投江鸿飞的人都被抄家了,那些不投效大元帝国的人,或者是见风使舵的人,尤其是能力还不行的人,不用说,只要被举报了,全都上公审台。
可以说,虽然江鸿飞特赦了不少人,但汴梁城中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阶层还是遭到了一场大清洗,赵宋王朝在汴梁城中的统治基础全部被消灭……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