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又得势了。
这当然不只是因为蔡夫人和乐和的关系。
实际上,这主要是政治联姻。
要知道,蔡京、蔡攸父子一党的官员,不说占了赵宋王朝的一半,三分之一总是有的。
收了蔡家,江鸿飞差不多就等于是收了赵宋王朝三分之一的官员。
还有,张邦昌其实是王黼一手提拔起来的,属于王黼的绝对亲信,不少王黼时代的赵宋王朝的官员,都跟张邦昌有交情。
这又给了另一群宋臣投大元帝国的通道。
至于唐恪,则是江鸿飞特意派人进城找出来的。
另外还有不少像唐恪这样的赵宋王朝有能力的官员,都被江鸿飞以商量事的名义给特招了过来。
都是混政治的,谁还能看不出来,江鸿飞要用这些人的心思?
换而言之,江鸿飞已经开始收编宋臣了。
再说赵桓。
明知道江鸿飞有可能会南下伐宋,可赵桓却不搞全力备战,做好应对大元军南下伐宋的准备,还不断挑衅江鸿飞,以及利用党争大肆清除赵佶时代的旧臣不停地搞清算和内斗。
而且,赵桓少谋,胆小懦弱,刚愎自用,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不说,还缺少大局观和政治头脑。
关键,赵桓囚禁生父,毫无人性。
总之,赵桓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最高统治者、一个合格的皇帝,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尤其是在跟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的江鸿飞对比过后。
所以很多宋臣都对赵桓失望透顶。
再者说,文人讲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现如今,江鸿飞很明显已经有了大一统之势,就是为了天下苍生,这些宋臣也该投大元帝国。
当然,实际上还是,这些宋臣贪生怕死,害怕失去荣华富贵。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人品上肯定不行。
但欲成大事,必有容人之量,否则路只会越走越窄。
几天后,江鸿飞见形势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中了之后,干脆让赵宋王朝的官员,不管是在职的,还是致仕的,有一个算一个,每三天出城来朝见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