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仙侠版水浒 > 第359章 大局已定(4/7)
  关键,降表这种事,兹事体大,绝不能马虎,他们也不敢耽误大元帝国的大事。

    所以,韩昉和高庆裔接手监督赵桓君臣写降表一事后,便在吴用的指挥下,给赵桓君臣列了个大纲,让他们写清楚,赵宋王朝的弊政、花石纲、西城所,错在何方,根在何处,再写清楚,赵桓登基的这不到一年时间,反复撕毁和约,总是战和不定,错在哪,根在哪,不给赵宋王朝留一点遮羞布。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在赵桓的命令下,孙觌根据大元帝国方面的要求,又重新起草了一份降表。

    接着,韩昉和高庆裔让赵桓君臣改了十几次。

    后来,韩昉亲自动手帮赵桓君臣又改了一次。

    拿到礼部了之后,礼部的官员再修改了一番。

    最后拿给江鸿飞看时,江鸿飞亲自将降表中的“大元皇帝”前面的“大元”两个字勾掉,又将“大宋皇帝”四个字给勾掉,使这份降表中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他江鸿飞。

    这也昭示着江鸿飞现在已经不加掩饰的野心。

    这份降表拿给赵桓看后,赵桓一字未动,很痛快地就表示,他们赵宋王朝完全同意。

    三天后,大元帝国在斋宫前举办了受降仪式。

    这是江鸿飞和赵桓第一次见面。

    赵桓没想到,已经三十大多的江鸿飞,这么年轻,看起来,似乎也比他大不了多少。

    而江鸿飞则感叹,要不是赵佶头脑一热将皇位匆匆传给愚蠢至极的赵桓,自己肯定没那么容易重创赵宋王朝。

    这么说吧。

    赵佶是有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等等毛病,但至少赵佶没那么蠢,而且有人味,还真的很有才华,甚至可以说,赵佶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能全都算错,因为这的确是赵宋王朝离收复燕云十六州最近的一次,公平公正的说,赵佶的时机选得其实没有问题。

    只不过,赵佶太能折腾了,将赵宋王朝的底子都给折腾空了,才让赵佶空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良机,却没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再加上赵佶的运气也差了一点,在这个良机到来的时候,在东南地区爆发了起义,打乱了赵佶的所有计划。

    说起来,还是就像章惇给赵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