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仙侠版水浒 > 第350章 结为伯侄之国?(4/7)
压数之不尽的大元军将士,正在有条不紊地从黄河大桥上过河。

    梁方平连犹豫都没犹豫,就带着亲信仓惶而逃。

    梁方平手下的宋军将士,见主帅都逃跑了,也立时就跟着一哄而散,纷纷往南溃逃。

    负责守卫黄河南岸的何灌部,见梁方平率领残部朝京城方向逃窜,也纷纷弃岸而逃,望风而遁。

    这成了连锁反应。

    随着梁方平部及何灌部的溃逃,接替种师道驻守滑州的宣抚副使折彦质、巡河使李回,以及其所部率领的十几万宋军,也跟着向南逃去。

    ——折彦质闻听大元军已经从黄河大桥上大举渡过黄河,急忙率中军往南撤退。其他各军见主帅已撤,皆不战而溃。李回闻听大元军已过河,也急忙往南逃。跑到孝义桥时,他留下将士在此捍敌,自己则沿着山路逃至颍昌府。颍昌的一众官员还设宴为李回洗尘。李回欣然接受。大敌当前,李回竟在颍昌府与万官宴饮,随行官吏与将兵深感愤怒,甚至想要找机会杀掉李回。

    此时,西起河阳东至北京大名府,在这数百里长的黄河天堑上,赵宋王朝再也没有一名守兵。

    被赵宋朝廷寄予厚望的黄河防线,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很快,江鸿飞就亲率大元军的主力来到了黄河北岸。

    只见黄河两岸到处都插着大元帝国的旗帜……

    ……

    当天夜里,从前线返回的斥候,就向赵宋朝廷报告说,大元军已经渡过黄河,正朝京师方向奔袭而来。

    刑部尚书蒋猷急忙率领一群侍从官,跑来请求赵桓赶紧准备出城避敌。

    赵桓的确曾打算去往陕西一带,招募兵马,以图后计。

    最早建议赵桓去往陕西的是蔡京的儿子、蔡攸的弟弟蔡翛,他对赵桓说:“天子不乘危,且上兵伐谋。为新天子计,为大宋计,不若行狩陕西,召集藩翰大臣,数道并进,乘我军锐气,出兵以图收复,此乃万全之计矣。大元若侵犯都邑,则都城为患,不过是一把火而已,危害不及社稷。万乘至尊,切不可与敌将角胜负,守孤城于无救之地。”

    赵桓对此很赞同,还说:“卿可帅长安,为朕先去集合队伍、准备粮草,等候朕来。”

    可是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