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这天晚上,宰执大臣与有关各方相聚在都堂里开会。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之下必须坚决执行和议政策,不得有丝毫动摇。
种师道也在场,他提出不同的建议:“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若不胜,然后据大河以守,以复前计,尤未晚也。胜负乃兵家之常,正当再击之耳,何遽丧气乎?”
对于种师道这个建议,李邦彦等宰执皆不听。他们都是一帮文人,性格畏懦,不懂用兵之道,哪敢再向大元军用兵?
不仅如此,李邦彦等人还认为,种师道攒落赵桓开战,致使姚平仲、杨可胜出师败绩,可正典宪,请求罢免种师道的职务。
赵桓毫不犹豫地准奏。
于是,种师道的宣抚使职务被罢免,改任大一宫使。
其实,谁都知道,姚平仲劫营,并不是种师道组织的,而是赵桓亲自安排的。
可现在劫营兵败,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种师道因此便成了替罪羊。
——赵桓与赵宋王朝主和的大臣们打算牺牲种师道,让种师道来承担劫营的政治责任,以平定江鸿飞君臣的气愤之情。
李邦彦甚至当着赵桓的面,对柴进和萧容说:“用兵乃大臣种师道与姚平仲结连,非朝廷之意也。”
李邦彦等主和的人还一致认为,应将种师道捆绑起来,交给大元帝国处置。
可是,柴进和萧容却不接受,反认为这样不可,还是由赵宋朝廷自行处置比较好。
柴进和萧容的态度让赵桓君臣很慌!
恰巧这时,高俅一家被童贯捉了,送回东京汴梁城。
李邦彦等主和派,这才想起来,高俅跟大元帝国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有深仇大恨,哪还有比高俅一家更好的和解礼物?
于是,李邦彦等主和派,赶紧派人将高俅一家全都送去大元帝国,作为议和的敲门砖,用来换取赵宋王朝的苟延残喘……
……
高俅很后悔!
他后悔,听说大元帝国要南下伐宋,就吓得屁滚尿流,立即率领三千禁卫兵南下,想要去投奔赵佶,继续得到赵佶的庇护。
当时,像高俅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