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下诏,令各军不得进兵,也不得挑衅大元军。
几日后,江鸿飞就派柴进和萧容来到东京汴梁城兴师问罪,他们还带来了江鸿飞写给赵桓的信。
江鸿飞在信上说:“二月初一夜,你朝姚平仲、杨可胜等率军袭击我大元军营,后又有梁方平企图过桥劫阵。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你朝背盟、撕毁和约已实,多说无意。且两朝之事,若不互相容会,须至争战。夫如是,则岂惟菑危转甚,更恐生灵枉罹涂炭,是用遣人,以俟雅报……”
见大元帝国要跟赵宋王朝开战,赵桓吓得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宰执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
此次劫营失败,对赵桓的打击很大。
关键,搞不好,赵桓要弄巧成拙,为赵宋王朝引来战火,甚至是引来覆灭。
胆小怕事的赵桓,立时就慌了!
而且,实践似乎证明,李邦彦等宰执大臣反对出兵是正确的。
赵桓立即就来个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彻底倒向了李邦彦等主和派,甚至都不去搭理种师道,梁方平取得的“大捷”,赵桓就更加顾及不上了。
换而言之,李邦彦等主和派重新获得了赵桓的信任。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赵宋朝廷绝不能承认事先知晓劫营之事,应赶快想办法消除此事对赵宋朝廷产生的负面影响。
赵桓决定再派人前往元大都,向江鸿飞说明情况。
可是,赵宋王朝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受命前去。因为谁都知道,这时候大元帝国上下肯定是一片愤怒,江鸿飞君臣在愤怒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最后,还是宇文虚中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了出使元大都的使命。
赵桓又给江鸿飞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上一通狡辩,说赵宋朝廷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姚平仲、杨可胜等人贪利要功妄作生事……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危亡在即,仅做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议和的诚意。应该命人持国书割地以和,并奉上地图;不行就再嫁两位帝姬给江鸿飞,或者是给大元帝国提供岁币。
对此,赵桓皆表示同意。他令宇文虚中当面向江鸿飞解释,说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几误和议,因此他特意遣使诚心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