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军、信阳军、汉阳军、天长军、高邮军、建安军、淮阳军、涟水军全都召集到了镇江,凑集了五万大军,加上附近主动来投的地主武装,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八万人马了。
有人跟谭稹建议,这八万人马可据险而守,等待朝廷发来大军,再一同南下去剿灭叛匪。
还有人跟谭稹建议,当务之急是训兵秣马,以守为攻,待机而动。
可谭稹此来,目的就是用那些村夫刷军功的,哪能等别人来分润他的功劳?
所以,谭稹当即就否定了那些怯战将领的想法,想要将他这八万多人马一分为二,一部顺着京杭大运河直扑杭州,另一部从江宁府南下直扑歙州,竟然是想同时将江鸿飞和方腊剿灭。
就在这时,有从苏州逃回来的人对谭稹说,方腊已经派大将方七佛率领七万精兵强将北上,看那意思是准备前来夺取长江。
谭稹一听方腊义军主动来送死,突发异想,想要在润州组织一次大会战,用以消灭方腊义军的主力,然后再挥师南下,一举收复苏、秀、湖、杭四州。
换而言之,谭稹竟然想一战定乾坤,留下其善战的美名。
老实说,这固然有谭稹盲目乐观的原因,也是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真不难剿灭,完全就是给宋军将士刷军功的。
所以谭稹是真没将方腊义军放在眼里。
谭稹不切实际、急躁锐进的设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对。
面对谭稹这么激进,陈遘更是劝道:“当务之急乃是守住过江的通道,先立于不败之地。镇江城、金陵城皆坚城,左右又有山头百余,利于我军布阵设防。蚁贼虽众,却不能在我防区展开。我军依险而守,扼住蚁贼北上之路,便是大功一件。”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
到了政和三年,赵佶登基的第三年,就将镇江由州升格为府。
——这是两浙地区最早由州升格为府的城池。
这说明镇江在赵佶的心目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镇江之所以得到赵佶的重视,除了赵佶的个人情感以外,也因为镇江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镇江北有长江天险,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