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
赵佶道:“卿若举用,必无差错。即令起行,飞捷报功,加官赐赏,高迁任用。”
高太尉奏道:“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一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精通统兵之道。现为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臣举保此人,可以征剿水泊梁山。可授兵马指挥使,领马步精锐军士,克日扫清梁山贼寇,班师还朝。”
赵佶准奏,降下圣旨:着枢密院立即差人赍敕前往汝宁州星夜宣取呼延灼。
当日朝罢,枢密院便拨一员军官,赍擎圣旨,前去宣取呼延灼。
当日起行,限时定日,要呼延灼赴京听命。
呼延灼听了圣旨之后,火急火燎地收拾了头盔衣甲,鞍马器械,带着三四十个随从,一同离了汝宁州,星夜赴京。
于路无话。
只说,呼延灼到了京师后,径直来见高俅。
高俅看那呼延灼仪表非俗,正是:
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惯经战阵。仗剑能探虎穴,弯弓解射雕群。将军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高俅大喜,并于次日带着呼延灼上朝去见赵佶。
赵佶也见呼延灼仪表非俗,喜动天颜,赐给呼延灼踢雪乌骓一匹。
呼延灼谢过恩,又随高俅再到殿帅府,商议起军剿捕梁山好汉一事。
呼延灼道:“恩相,小人观探水泊梁山兵多将广,拥有众多一流炼气士,不可轻敌小觑。”
顿了顿,呼延灼又道:“且贼居水泊,非船不能征进,我若只以马步军征剿,恐将失利,中贼诡计,还须得圣旨教水军同去,水陆并进,船骑同行,方可指日成功。”
高俅听言,为难道:“今我大宋只登州水军勉强堪用,可亦不过一二千之众,嗯……不然,将军先去剿那梁山贼寇,看他出战与否,若不出战,我再为将军调集水军,助将军强攻,如何?”
呼延灼也知道,赵宋王朝现在严重缺少水军,只能说:“好罢,但小人还欲乞保二将为先锋,同提军马到彼,必获大功。若是误举,甘当重罪。还望恩相成全。”
高太尉问:“将军所保谁人,可为前部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