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的这些人也有意跟江鸿飞混。
这要是从前,晁盖也不会在意这些事,走了公孙胜他们几个,他还可以再交别的朋友,他也不缺朋友,更不缺手下。
可今时不同往日,晁盖现在已经不是一方老大,而是寄人篱下,以后只能仰仗江鸿飞的鼻息活着了,这样的他,哪还能再像从前那么风光,别人又哪能再像从前那样敬重他,前来投奔他?
晁盖甚至能想象到,他要是投了江鸿飞,连水泊梁山的二当家都当不上,就是当个位置比较靠前的头领,还得靠江鸿飞施舍。
晁盖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但话又说回来,是晁盖一伙劫取了生辰纲,惹下了天大的祸事,无处可去,主动上的梁山寻求江鸿飞的庇护,而江鸿飞出手救了他们,于情于理,他们都该投水泊梁山,为江鸿飞效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论是江鸿飞招揽公孙胜他们几个,还是公孙胜他们几个想要投靠江鸿飞在水泊梁山歇马,都没有错。
错得只是晁盖接受不了他给江鸿飞当小弟。
晁盖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晁盖既不怨恨江鸿飞,也不怨恨公孙胜他们几个,只能独自郁郁寡欢!
吴用看破了晁盖的心思,主动找到晁盖,问:“天王想下山?”
晁盖长长一叹:“唉!江衍贤弟待我等如此,晁盖有何面目下山?”
吴用摇摇头:“这是两码事,我几个欠江衍哥哥人情,还他便是,这样,我们将生辰纲尽数送给江衍哥哥,如若不够,将来再找旁的机会继续还他人情,没必要非得留在他水泊梁山,仰仗他的鼻息。”
其实,不想留在水泊梁山的人,不只晁盖一个,吴用也不想留在水泊梁山。
当初,吴用之所以出主意,叫晁盖一伙来水泊梁山,主要是因为,当时那种情况,确实只有江鸿飞能救他们。
另外,吴用想上水泊梁山看看,有没有机会成为江鸿飞的首席谋士,或是火并了江鸿飞夺了水泊梁山。
可等吴用上了梁山,才发现,江鸿飞手下,不仅有王伦,还有孙静和朱武。
经过吴用的观察,王伦这个人,虽然不擅长出谋划策,还心胸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