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三十章 余波(3/5)
,有些感慨:“若王徽在建邺,想必很有名气。而今在北地,我竟不识之。这才几年,南北士族竟然如此陌生。我辈还算好的,还能从父祖那里拉些关系,待到下一辈、下下辈,即便是同族,怕也形同陌路,互不相识。”

    诸葛衡点了点头。

    “那帮老奴也够狠的,明明在北地当政的都是故交好友,却视同仇雠,岂有此理!”刘绥又道:“待他们没了,这日子才能好过。”

    诸葛衡瞠目结舌,他感觉刘绥把好多人都骂进去了,包括他们的父亲。

    另外,他还有些不解:“若梁兵南下,庄园也不一定保得住吧?”

    “你说得也是。”刘绥叹道:“届时怕是只能找亲族帮忙转圜了。大不了和他们一起治产业嘛,以前就是一家,现在分成两家,将来还可以变成一家。我们来得早,手头有点钱粮了,但乏人。他们可以带北地庄客南下,多了不敢说,一千户人家养两年还是养得起的。等到第三年,荒地差不多也整饬好了,就算不丰收,也可勉强自持。其实,当初我们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啊,甚至更难,都没人接济。”

    诸葛衡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一是人家道理上没问题,二是因为他可能比刘绥还要过分,因为他回北地成婚了。先寄居妇家,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视情况通过琅琊诸葛氏的关系出来结交其他人——家族还是有人在为梁国当官的,但不能坑害了父亲,所以他真没打算出仕,毕竟父亲让他回北地就是担心家族全部覆灭绝后罢了。

    与此同时,诸葛衡也明显感觉到了风气的变化。

    老人先不谈,他们本就对司马氏相对忠心。譬如他父亲,先帝微时就过去做事了,倚为心腹,现在想割舍可没那么容易,也会被人指摘。

    但老人之外的三四十岁的壮年官员的态度就颇堪玩味了。

    刘绥今年刚满三十,他就很敢说话,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且,对比起前些年,他是越来越敢说话,越来越放肆了,偏偏无人能处置他。或许因为他是驸马都尉,又或许因为别的原因。

    就诸葛衡自己的感觉而言,荆州之战是一个分水岭。

    三月里他参加了两场清谈,众人对陶侃的态度不是惋惜,而是嘲笑……

    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