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2/5)
八的灌溉水渠,问道。

    “是。”

    “种的是粟?”

    “正是。”

    “有没有种过小麦?”

    “只种过两回。”

    “春播还是秋播?”

    “一次春播,一次秋播。”

    “为什么不种了?”

    “没那么多水渠。”

    邵勋明白了。

    其实是没那么多粮食,支持他们延长现有的灌溉水渠,说白了还是穷,没法一次性投入巨大的资源,把基础设施整好了,哪怕未来可见的收益更高。

    “秋播之后,来年五月收麦,收完你们种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种了些杂粮,各种都有,下雪前收了。”

    “那一年日子宽松多了吧?”

    “是。”

    邵勋看着蜿蜒向北的渠谷水,心中有了决定。

    如果说此时小麦的种植面积只有一分的话,到南北朝时慢慢变成了二三分,到唐代变成了四五分,唐末五代十国已经变成了七八分。

    老百姓为何如此狂热地要种植小麦?

    一个是此时小麦的亩产比粟高,但这只是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可以多收一季粮食。

    隋唐时期,两年三熟制在北方旱作农业生产中已经颇为成熟,这个种植传统是自南北朝演变而来的。

    魏晋传统的一年一熟,两年内只可收两茬粟。

    隋唐的两年三熟,

    这样的种植模式是如此之普遍,以至于官府都改了收税制度,出现了夏税、秋税,一年两税。

    夏税征收丝、绵、麦子及现金(一户250文),秋税收稻、粟、豆类和干草(一般是10束)。

    从收税对象就可以一窥农业生产模式。

    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后,围绕其的种植、加工、烹饪技术会慢慢出现,这个都不需要你操心。

    就此时而言,贵族庄园里以小麦为原料的食物多的是,金谷园更是有水碓三十余区,每一区甚至修建了专门的道路运送各种粮食,加工技术门清得很,只不过不传播出去而已。

    这也是邵勋为什么要拿下金谷园的重要原因,灌溉水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