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三四万列,按照每列列车一个小时平均七八千度电的消耗量来计算,一天 24 小时,仅仅是列车运行就需要消耗最少 50 亿度电。
而且,列车运行对输电设备的耗损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无线电传输,那么未来新的铁路干线,就无需再安装受电弓以及高压电线等设备,这将极大地简化铁路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
与此同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减少了因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不良等问题引发的故障风险,故障率也能够显着降低,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铁路运行的成本。
再结合更加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别的不说,高铁动车的速度便可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无论是人员的快速流动,还是货物的高效运输,都将因铁路运输的升级而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因此,刘云处长对于汉唐集团自然也抱有不小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
当然,哪怕楚云天今天只是提出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设想,仅铁路智能管理系统这一项目就足以让列车的运行效率得到显着提高。
要知道当年那一起轰动全国的动车追尾事件当中,动车的速度最高可达 250 公里每小时。
也正是因为那一次惨痛的追尾事件之后,炎黄国的动车高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减速。
最终动车的速度被降到 200 公里每小时,并且直到现在依然维持在这个速度。
而高铁的最高速度本来可以达到 350 - 400 公里,但如今却也降到 300 公里每小时。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系统技术的限制,特别是智能管理系统不够先进。
铁路部门依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度等工作,高铁动车的提速受到了调度力量不足的严重制约,其实际速度这才无法真正地提上去。
否则,以当前的高铁技术,哪怕是动车,也完全可以开到 300 公里每小时,而不至于依然保持 200 公里。
这也正是铁道部门找上门来寻求与汉唐集团合作开发先进智能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