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一个装睡的人。他支持袁谭是为了自己的儒家纲常思想,完全罔顾事实真相。而他这种偏执的坚持和是非颠倒的观念,竟然还能当儒学大家。看来儒学当真是权力者的好工具啊!把尊卑把阶层死死的固化,甚至不惜性命去抹杀真相与贤能。”
逄纪继续分析道:“主公,崔琰越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越是以儒学大贤的光环自居,他就越认定你不会杀他!因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儒家评论,世俗舆论。谁杀了他,就要背负骂名!所以他才有恃无恐的领兵驻守邺城与三公子您对抗!他就是吃定了,即便战败,你依旧会以上宾之礼的礼遇他。甚至将来还要封他大官,用他做政治的排场和道德的标杆。他站在谁那边,谁就是贤明君主!”
袁尚不禁给逗笑了,然而笑容中带着深深的鄙夷:“人生不过名利耳!我身为一方诸侯,手中皆是利,兵之利,民之利,疆土之利,人才之利。而崔琰这种人,像极了我的另一个岳父黄承彦,他们掌握着名!他们的口中裁量着天下诸侯之名,干臣之名,士人之名,才子之名,贞妇之名!他们只要动动嘴,名就来了。而这个世界,名和利是一对孪生子,是一体两面。名给了,利也就到了。崔琰就是北方的黄承彦。”
逄纪建议道:“不论主公内心是否接受或者厌恶崔琰此人。都还是不要伤害他为好,将来臣慢慢控制他的家族,自然会为主公所用。主公此时不必为名去困扰,毕竟战时,名声太过虚妄。继承大位还是真刀真枪的打出来的!待夺回邺城,部队陆续回拢,我军与袁谭和曹操必然还有一场大战。主公若能胜,无名也是北方之主。若主公不能胜,有名也是阶下之囚。”
袁尚用手拍了拍逄纪的肩膀,赞道:“先生不愧是我的暗部,阴阳两仪中的阴面。这些暗中的规则和规律,先生深谙于心。吾受教了!那便以先生之言,不杀崔琰,而是控制他的家族。
不过,明日夺回邺城,我担心的不是崔琰的去留,一个卖嘴卖风骨的文人,我才懒得和他废话。我担心的是母亲和甄宓!
母亲的安危关系我切身利益,而甄宓的贞洁关系到我的名声尊严!
所以先生明日入城,我把周仓派给你,再给你五百人!你把一系列的事情都查明。重要的证人,统统给我关押起来不准他们和外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