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政和夫妻情感中取舍。
第二天一早,袁尚与颜良、文丑、逄纪、邓辰一起出发,率军从濮阳郡往西北方向的邺城进发!
这一路上,袁尚率领着他的部队进行着急速行军,艰苦的行军生活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到疲惫不堪。他们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时而遇到陡峭的悬崖,时而又要穿越茫茫的平原地区。风雨交加,风吹日晒,但袁尚却毫不动摇地领导着部队前进。
袁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和变幻莫测。在急速行军的过程中,他总是细心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他善于利用地形优势,灵活调动部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所幸,沿途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经过陈留郡前后,偶有小股的曹军,但都被颜良和文丑的轻骑兵给击溃,没有大的威胁。
毕竟因为信息差,曹操从徐州得到消息,再派兵到陈留郡,再继续寻找袁尚的行踪,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真空期给了袁尚极佳的行军时机。
慢慢到达冀州境内,袁尚遇到的抵抗更是微乎其微。众多的郡县相反还很欢迎袁尚的回归。
即便一些郡县有军队也没有向袁尚的军队进行进攻,原因有两点:
其一,冀州最能打的两位将军就在袁尚阵中,没有人敢有这个胆子同颜良、文丑厮杀,那无异于自杀。
其二,袁尚在冀州素有威望和贤名,很多官员其实知道袁绍生前最器重最想传授衣钵的是袁尚而非袁谭。
其三,袁尚的舆论攻势已经散布到北方各个地方!袁谭弑父夺位的说法被很多人接受,所以人心所向更加倾向于袁尚。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官员们和地方将领以及世家大族,都不愿意掺和到袁尚和袁谭的兄弟之争中!因为这场争斗的结果很难预测,绝大多数官员和世族没有把握押宝!而且无论谁输谁赢,这些官员和世家的利益不变,袁尚上位或者袁谭继承,都不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在战局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押宝,不站队,没有倾向性反而是最保险的做法。
这个思想在明朝朱棣反叛战中最为相似明显。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不服气父亲传位给朱允炆,于是起兵造反,一路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