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推卸给他人。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渐渐崩塌,成为了众人嘲笑和鄙视的对象。袁耀的逃走并不能改变什么。他只是一个失败者,永远无法逃脱自己的无能和懦弱。他将被历史所遗忘,成为一个可悲的注脚。
但他则会成为别人政治崛起的一件工具。
杨弘专门去找了袁耀,二人在私密处会面。杨弘成功说服了袁耀去见孙权。
杨弘算是吃透了袁耀的想法,知道他没有勇气一直待在寿春与袁术共生死。
在那个秘密的时刻,杨弘心机深沉地劝告着袁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们活下来,就有机会重振旗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而且,”杨弘语气一转,“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保存袁氏血脉啊!你父亲的大业需要有人继承,这是我们的责任!”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袁耀的内心被杨弘的话搅动着,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一方面,他对父亲的忠诚让他犹豫不决;另一方面,杨弘的言辞又让他觉得有些道理。逃走或许是唯一的生机,可这又意味着悖逆父亲的意愿。
在内心的挣扎中,袁耀的表情变得愈发凝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矛盾和迷茫。最终,在杨弘的蛊惑下,他咬了咬牙,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踏上了这条与父亲背离的逃走之路。
两人商议已定,便悄悄离开了私密之所,杨弘开始着手安排与孙权的会面。于是,袁耀带着杨弘的嘱托,踏上了前往会见孙权的道路。
孙权平日的软禁工作本就是杨弘负责,袁耀又是太子,二者的特权非同寻常自然创造了与孙权会谈的机会。
在一间气氛紧张的密室中,袁耀与孙权相对而坐,两人的目光交汇着,仿佛在试探对方的意图。在他们中间,杨弘沉着地斡旋着,努力缓解着紧张的气氛。
袁耀的表情严肃,他思索着眼前的局势,手中不时摆弄着茶杯。孙权则显得有些焦虑,他急切地看着袁耀,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袁耀终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决定。杨弘见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太子殿下,有您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成功逃离寿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