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平时也是对贾诩言听计从,一切重大的决定必须和贾诩商议才行。他发现贾诩此时不说话,看来是有其他的顾虑,主张应该和逄纪与黄月英不同。
袁尚自然不会阻塞言路,他要贾诩把顾虑说出来,即便有问题,看能不能找到两全之法,但不能藏着掖着,尤其是当下这紧要环节,任何决定都要深思熟虑,把一切都要考虑到,因为一旦做错抉择,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贾诩叹了一口气,说道:“主公之悲愤,夫人之孝心,逄纪之忠烈,吾贾文和都感同身受。但是当前大局错综复杂,当即反攻三州只怕有所不妥。当然,我也赞同第一时间声讨袁谭之恶行,罪状,从舆论上为我军反攻做铺垫,打基础。但是从军事层面上,直接不管不顾的反攻三州,只怕要出问题。而且还有很多事情要视情况做取舍,这所以臣建议主公不急于反攻三州,先把当下徐州局面稳住再考虑复仇之事。”
“大胆贾诩!难道老主公的仇不报了吗?若是缓策,那岂不是给袁谭集结力量的时间和空间?现在打回去,正好是他力量最薄弱的时候,正好是群情激奋的时候!迟则生变!”逄纪不免恼火,这番话有些严重,给贾诩扣了一顶大帽子。
袁尚还是很理智的,他连忙去劝慰逄纪,毕竟逄纪是袁绍的旧臣,是第一批随袁绍起兵的谋士。他对袁绍的感情和忠诚,比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儿子都深!这种情况下逄纪说点过头话也就可以理解,袁尚自然不会责罚他。
但是另一边,逄纪的性格是有些武断的,而且有些激烈的,他这个人的优点是这个,同样的,缺点也是这个!作为谋士来说,太依照恩仇主观角度去思考问题,容易狭隘和偏激。这也是原史中为何逄纪会害死田丰的缘故了。
袁尚安抚好逄纪,同时也给黄月英一个眼色,要她安抚贾诩。
贾诩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从全局着眼分析问题,他此时被扣了大帽子,有话不能说,有话不敢说,这可不行!
袁尚要黄月英去安抚他。
黄月英虽然是支持逄纪的观点的,但是她是个冷静之人,也素来对贾诩十分看重,所以她给贾诩端了一杯茶,又给逄纪倒了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