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让尹楷严加防守,即便夜里也是,防止高顺铤而走险夜里过河,偷袭营寨。
传令官传令而去。
袁尚则是对高顺十分有好感。他本就对高顺十分喜爱,他指挥的陷阵营在三国前期战力十足,高顺的人品又极好,被曹操抓了之后是慷慨赴死,也不像张辽那般多话,更不会像吕布那般求饶。高顺还有一个特点,滴酒不沾,因此十分自律,军纪也十分严明。他若是活到三国后期,治军之能不亚于曹操的“周亚夫”徐晃和治军严整的于禁!只是这乱世洪流,即便是名将与智囊也只能随波逐流,生死与命运很多时候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袁尚对高顺十分喜爱,不亚于赵云。虽然高顺的武艺不高,也就和乐进于禁一个水准,但是其它方面的军事素养极高。高顺有点战国时代杀神白起的特点。若是能收服这个武将,袁尚在先登营后又多一个陷阵营。手中的战争手段和底牌就又多了一张。何况吕布是必然消亡的,不是死在曹操手里就是亡在刘备手里,与其这样不如败在自己的手中!还能把吕布的一些剩余价值全部吸光。
盘点一下吕布的人才梯队,八健将中更有张辽这等优秀战将,还有陈宫此人,也算是不错的谋士。袁尚和陈宫并无交集,也没有他和曹孟德那般的恩怨情仇。所以陈宫未必不投降自己。
说实在的,袁尚始终想不明白陈宫这等人物干嘛去辅佐吕布呢?袁尚穿越到三国后才知道吕布口碑差到吓人!他带着董卓的旧部,也没少干董卓军的勾当。这么一支残暴的军队,陈宫自诩仁义之人,当初为了国家和义气不杀曹操,却投靠了这支军队。虽然他的加盟让吕布军队的行径大为改观,但是实在是迷之选择。
真走仁义路线,可以去投奔刘备啊,但是陈宫偏偏算计了刘备,趁着刘备不在,他给吕布出主意偷袭了徐州城。刘备被赶到了沛城。总之陈宫是瞧不上刘备的,也看不起曹操。
大概他的选择是一种自暴自弃吧,跟了吕布。
翌日,袁尚协同黄月英,率领墨工坊的工匠们,在周仓五千士卒的保护下前往顿丘郡区域黄河北部的渡口。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奔腾不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沧桑与壮美。当黄河奔流而过,那雄浑而浪漫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黄河水势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