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袁绍始终犹豫是否出兵,作为臣子们也不好再三劝谏,反倒招惹主公的不快,被人钻了空子。这个时候袁尚希望借助外力,让袁绍下决心对吕布用兵!这个时候正好荀彧来了,还带着他编造的“投降论”,这时候袁尚故意不说破荀彧的计谋,让自己的父亲袁绍信以为真,那以袁绍的性格必定会出兵讨伐吕布。
因此,袁尚是在装傻,故意中计,暗中还会帮助荀彧推波助澜。
袁尚闻言,点点头,说道:“这才是荀谌先生嘛!”
这时甘宁才恍然大悟的说道:“怪不得三公子在之前的宴会上无论荀彧怎么说都不曾反驳和表态,原来就是让荀彧把他的计谋全部施展出来,之后三公子再借着荀彧的计策将计就计,推动向徐州用兵之事。
哈哈,文和先生,你倒是看得最通透,你刚刚绕弯子说那么多,也是这个意思吧。”
贾诩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主公英明睿智,天纵奇才,胸怀韬略,我也只是在主公之后才后知后觉的。”
袁尚鼻子哼了一声,暗忖这贾诩果然是个老狐狸,说话句句带着对自己的恭维,明明自己看破了荀彧的计谋却迟迟不说,而是试探我的意图。不过也正常,贾诩他初来乍到,自然是小心翼翼和对自己百般讨好。看来日后还需要让他再实诚些,并且有胆量敢及时的提醒自己,匡正自己的过失。
于是袁尚故意说道:“文和先生不论你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今后一定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我要的不是对我赞美之人,我要的是及时匡正我的过失,及时献计献策之人。哪怕话说错了,推断有误,也不枉我一番信任。”
贾诩闻言再三保证今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贾诩要的就是袁尚这句话,他日后才敢尽心及时的给予建议。
荀谌这时也郑重的说道:“三公子,吾愿把荀彧之投降论散播到城中各处,自然是物议鼎沸,这样待主公回邺城后,三公子劝谏时自然有舆论作为辅助。”
袁尚点点头,看来荀谌已经彻底冷静下来了。
就在这时,关宁也从幽州提前赶回来了。
袁尚不禁心里笑道,原来穿越之后,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啊:事情要么不来,要么一块来!
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