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如此给土著起名字(2/3)
   但没办法,上级发话,下面就得照做。

    严朝舜一想,土著既然是大明的了,那干脆给他们起名字得了,记不住没关系,给他们脖子上挂个牌子,什么时候记住了什么时候摘。

    没名字,自己也造不了户帖啊。

    道衍、张云纵等人也开始苦恼起来,四千多人,要起四千多个名字,这怎么起?

    顺其自然的张至臻拿着一本《道德经》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百家姓》在北宋时就有了,在大明那也是启蒙读物,大家都记得是吧,那先从姓赵开始吧,翻开第一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族长是吧,你以后便叫赵道,你叫赵可,你叫赵可道,那个谁,你叫赵非……

    道衍、宗澄郁闷不已,趁着这边忙着起名字的时候,换了个坑,拿出了《金刚经》,翻看看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看来斗争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啊,不争抢机会,流失的是佛门弟子。好了,咱也起名字,就宗如,宗是,宗我,宗闻……

    户帖呢,记下来。

    这一户,全都姓宗……

    文化这东西确实没有刀锋利,可耐不住润物细无声,悄然之间就将人改变了。

    顾正臣对此深有体会,毕竟在后世的时代里,跪舔西方,喊人爹的人大有人在,人家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跪着喊爹,除了每年十六亿的分红的因素外,一个关键点就在于一堆的文化价值观输出。

    华夏文化没西方那一套逻辑,主打一个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有骨有魂,就这些,不需要“入侵”土著,自然而然就能让土著归化。

    不信看看大明周围,周边挨着的,无论是东北的高丽,还是南面的安南,这都是华夏文化圈里的,包括现在的元廷,身上的华夏文化烙印还没刮掉呢,还有东海的日本,他们说白了还是遣唐使回去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文化。

    随着国力增强,华夏文化影响只会越来越强。

    不管是哪个时空,它的影响力都伴随着国力,当国力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时,那华夏文化的影响力,也将踏上巅峰,俯瞰诸国。如果大明的宝船船队开到英吉利海峡,开上几炮,别说什